表面处理
专业设备卖场
模具
达克罗涂覆
垫圈,挡圈
铆钉
螺母
展会信息

成都有潜质成为中国经济“第四极”

发布时间:2015-05-18
点赞数:0
阅读量: 3108
| 核心提示: 在中国进入“新常态”之际,《凤凰周刊》在对中国经济相关议题深入调查后发现,位于中国西南内陆的成都,其近年来的实践证明,“新常态”在中国乃切实可行。

  在中国进入“新常态”之际,《凤凰周刊》在对中国经济相关议题深入调查后发现,位于中国西南内陆的成都,其近年来的实践证明,“新常态”在中国乃切实可行。

  承接“天府之国”的自然和人文底蕴,成都市在“新常态”下通过持续创新驱动、转型升级,成功进入新的经济增长轨道,并在天府新区建设、做强产业优势、推进新型城镇化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、加强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积累了不少系统性的制度成果。2014年,成都经济总量首次跨入“万亿级”,世界500强企业有262家落户成都,“一带一路”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“蓉欧快铁”亦开通有年。

  这些成果的背后,无不包含着创新与改革。成都按照“新常态下要有新的视野、新的理念”的要求,历来走在改革前列,并在发展民营经济、培育高端产业、扩大消费需求、推进创新创业等方面做出了众多突破性的举措。也正是因此,这座“海绵城市”发挥出独特的“成都引力”,吸引大量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优秀人才投资兴业。

  相较于中国传统经济发动机的沿海地区,内陆城市成都的改革经验在“新常态”下更具推广和借鉴意义。为了实现“新常态”,告别旧模式,中国经济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支点。结合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实施,这个支点理应在中国的西部。站在中国经济“新常态”与城市发展“万亿级”历史交汇点的成都,有潜质成为中国经济的“第四极”。

  “新常态”下,中国经济“第四极”崛起西南

  成都转型启示录

  破“旧”立“新”,主动转型


 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看来,“新常态”既是一个主动作为的过程,更是一个破“旧”立“新”的过程。

  在传统行业普遍面临危机的情况下,成都经济要保持稳定增长,除了要做强存量,还必须考虑布局增量,发现并培育新的增长点。而其关键突破口就是创新驱动、转型发展、产业升级。成都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就是“推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”。在成都市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特别明确,要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,优化产业结构,形成产业集群,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。

  立足于调结构加快产业升级,成都迅速完成了“新常态”下的一系列部署:率先发展信息安全、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,突出发展电子信息、轨道交通等重点优势产业,大力发展航空航天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同时,成都相继启动了7个方面284项具体改革,出台了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“55条措施”,释放改革红利,激发了各类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。

  转型之道:差异化定位

  成都已是业内公认的内地IT产业第四极。以内地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为例,成都分公司已近3000人。游戏、QQ、微信、云平台等几乎所有产品在成都都有力量分布。2015年腾讯成都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后,将成为腾讯西部最大的研发中心和人才基地。而对于腾讯北京等地不少员工来说,“去成都”早已是个热门话题。

  再以电商为例,阿里巴巴、京东、携程、环球资源、亚马逊、艾瑞咨询、易观国际等超过30家全国电子商务行业领军企业在成都设立区域总部,80%的全国网络零售100强企业完成以成都为中枢的西部市场布局。本土企业亦快速成长,行业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达200余家、网商十余万家。如此蓬勃之势,超出不少人想象。而这也是成都寻求转型、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的成果之一。

  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、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说,现在一些城市群定位功能雷同,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同质化竞争。“布局产业,既要瞄准成都经济圈,也要考虑成渝经济区,同时还有‘长江经济带’‘一带一路’。在瞄准这些的同时,还要分析周边,跟人家的差别、自己的优势和劣势,以及下一步可以增加的优势。”

  布局之道:“全产业链”

  为培育更多更强的产业集群,成都提出“全产业链”发展思路。所谓“全产业链”,就是沿着“产业链全景图”补链、强链、扩链,推动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协调发展,进一步做强已有千亿元产业集群,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航母。

  4月16日,在龙泉驿东风神龙乘用车成都基地的建设工地上,项目计划协调主管柳景波正忙得不可开交。他来自湖北武汉,负责整个工地的管理及计划协调工作。在建项目被命名为神龙四厂,于去年10月开工奠基。

  据柳景波介绍,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共有3家工厂,全部在武汉。龙泉驿这个项目是神龙公司首次走出湖北在省外布局生产基地。“我们考虑过很多地方,最后还是选择了成都。”至于原因,除了投资环境及物流需求等一些基本考量,还因为这里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,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工业园区。

  “整车企业相当于一个龙头,可以带动相关零部件企业的集聚。考虑到成本,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一般需要就近配套,会加快产业集聚。”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投资服务局副局长黎明认为,这就是一种引领作用。

  一汽大众就是典型的案例。当时进驻时,企业并没有打算在成都建生产基地,只是组装。但随着整车生产量的扩大,零部件企业慢慢开始进驻。“仅一汽大众一家,就带来了100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”。黎明说。

  “得益于产业升级战略的实施,成都汽车产业近3年来已连续跨上三大台阶:全产业链千亿元、汽车制造业千亿元、整车制造千亿元,成为全省成长最快的千亿特色优势产业。”黎明说。

  再造产业成都

  2014年10月2日,随着国务院的正式批复,天府新区成功跻身“国家队”,成为中国第11个国家级新区。

  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“极核牵引”战略,未来成都将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两个“主极核”,培育、壮大一批以卫星城、区域中心城为代表的“次极核”,优化各“极核”的产业层次和功能品质,使之成为牵引成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。

  天府新区涉及成都、眉山、资阳3市、7县(市、区)、37个乡(镇),而成都在其中的地位,仅用一项数据就可说明:面积占81%以上。根据年初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部署,在这块占地面积56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里,将“再造一个新成都”,可谓“白纸画图,平地立城”。

  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投资服务局局长刘宇彤解释,“再造一个新成都”,主要考虑这里的人工作、生活、娱乐全都可以在这个区域完成,完全就是一个相对独立城区。“当然不是与老城区完全割裂,但在产业定位上,我们的目标是做天府新区的发展标杆,布局高端产业,再造产业成都。”

  根据不同的产业,他们还针对性地划分了不同的单元。按照每平方公里1万人的人口密度,每个单元用地规模20~30平方公里,其中包含产业、居住、商业、公建、绿地等功能,形成职住平衡、配套完善、布局融合的“产城一体单元”。

  “成都制造2025”

 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“新常态”,以及美德日等传统制造业强国重新启动“再工业化”战略,危机再也无法掩盖。2015年,越来越多的头牌外资企业开始加速撤离中国,中国制造正面临制造业倒闭潮和失业潮双面夹击的局面。

  “成都市也有这种紧迫感。”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产业发展处副处长蒋炜说,“成都制造2025”的规划去年底就开始着手了。“我们专门到工信部去取过经。包括国家工信部赛迪研究院、发改委经济研究中心,还有省里的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的很多专家,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。”

  除了本身具备较完善的综合性工业体系,之前的“1313发展战略”也为其提供了框架基础。“算是一个雏形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又融合最新发展态势,形成了现在‘成都制造2025’送审稿。这是第15稿。”

  成都本土创新新势力

  按照成都市的计划,到2020年将有20万“创客”活跃在成都这方热土。

  晏子初,这位从成都走出的清华大学博士生,在成都创新创业大潮的熏陶下,找到了诸多创业者的一个“痛点”—融资。休学回到成都后,晏子初开始了他的创业计划,出乎晏子初意料的是,仅仅两周,他就从成都某券商高管处拉到了20万元投资,半年后,他的平台就有了2万多名用户。

  在成千上万的创客们努力做着将企业做大做强的“成都创业梦”的同时,另一家成都本土民营企业康弘药业,已经为这个城市的其他创业者树立起一个“成都新标杆”:一个民营企业,做出了“国家队”的水准。

  2014年2月8日,在美国迈阿密举办的世界眼底疾病权威会议—新生血管年会上,一款名叫康柏西普的眼用注射液正式发布,当场引起轰动。这款注射液就是由来自成都的民营药企康弘药业完全自主研发生产。

  “创业之城 圆梦之都”

  各类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00万家,平均每天新增510名创业者,将近90个“创客空间”……成都,这个中国西部“宜业宜商宜居”的国际化、现代化大都市,正上演着中国最火热的创业景象。

  今年3月,在某次“菁蓉汇”上,被称作是中国“黑马会”的创业教父、创业家传媒董事长牛文文表示:“如果选3个目前中国创业最热的地方,一定会有成都一席!”

  为了给“蓉漂”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,成都整个城市似乎都成为了一个创业“孵化器”。仅天府软件园创业场,每天都有100多个“草根”创业故事上演。目前,成都已经建成了近90个“创客空间”,并建成了国内首家企业孵化大市场。

  成都“野心”:世界旅游目的地

  2015年,成都市提出《关于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实施方案》,正式提出要将成都建设成世界级的旅游中心。

  伴随着长达一分钟的掌声,中国最大的文化旅游项目正式落地成都。

  4月3日下午,成都锦江宾馆,成都市政府与大连万达集团在此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。未来5年,万达这一中国房地产巨头将在成都掷下超过1000亿元的投资。其中,仅落户于都江堰的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投资就超过550亿元。

  24日,王健林再访蓉城,宣布追加投资600亿元。未来,成都每一个区都将有一个万达广场,成都也因此成为万达投资额度最高的城市。

  “为何是成都”?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解释这一问题时,毫不避讳“自己是四川人”这一原因。但让王健林下定决心在成都投资文化旅游城的决定因素则是成都的“野心”—打造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。

  建设生态湿地 打造宜人成都

成都在市中心区域提出“六湖八湿地”生态建设规划。“六湖”,指成都依托现有的府河、清水河、江安河、东风渠等水系,规划建设锦城湖、江安湖、金沙湖、安靖湖、北湖、青龙湖6个湖泊;“八湿地”,是在“六湖”周边及成华区龙潭片区、锦江区三圣片区布局8片集中水生作物区。

  每座湖、每个湿地,都编制了操作性极强的实施规划,确保建设突出生态功能和水环境功能。“六湖八湿地”就像一串精美绝伦的翡翠项链,将成都中心城区环抱在一片绿意盎然中。

  成都市政府认为,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、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,只有最严格的制度、最严密的法治,才能为这场革命性变革提供可靠保障。

  (来源:《凤凰周刊》)
点赞0
本期话题:成都,经济
评论
验证码
业务联系/技术支持
公司名称:广东金蜘蛛电脑网络有限公司
联系电话:020-38861363 38861343
电子邮箱:info@jzzfastener.com
QQ:1767548327
公众号:
视频号:
抖音号:
法律声明: 本网站中的厂商资料,供货、需求、合作、企业新闻等信息由本网站的注册会员发布,其合法性和真实性由各个发布信息的注册会员负责。
经营许可证编号:粤B2-20210752号丨备案号:粤ICP备09029740号
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1662号
技术支持:广东金蜘蛛电脑网络有限公司
Golden Spider Network Co., Lt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