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批复工企业难超三分之一,中小企业逼近生存红线

发布时间:2020-02-12
点赞数:0
阅读量: 2404
| 核心提示: 2月10日复工日来临,疫情仍在持续,许多企业复工之路依然困难重重。

2月6日,粮油食品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工作。中新社记者 吕品 摄
 
  近日,黑龙江哈尔滨新区平房片区内部分与民生相关的工厂陆续开工生产,主要涉及食品、医药、防疫物资和供水、电、气等基础民生行业。  

  2月10日复工日来临,疫情仍在持续,许多企业复工之路依然困难重重。

  “我们晋江工厂要2月17日才能复工,安徽芜湖纸厂以及湖北孝感工厂复工时间都未知,这要看当地政府如何安排。”国内生活用纸和妇幼卫生用品制造商恒安集团总裁许连捷在接受《中国新闻周刊》采访时如是说。

  “不过,有一些厂区从年前到现在都没停止生产,比如杀菌湿巾、洗手液,还有部分转产防护服等产品。”许连捷补充道。

  同样,某日化工厂老板郑龙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坦诚,外地员工无法返岗,企业根本开不了工。工厂所在村镇刚刚发布了通知,外地务工人员一律不准入内,并严格限制辖区内车辆和人员出入,同时,一些外地员工的老家也遭封城、封路,无法顺利返程。

  人手不够之外,防护物资不足的问题也直接限制了企业复工。不同于互联网公司和新兴经济企业,实体制造业无法远程办公。在疫情持续期,空间密闭、人员密集、接触频繁的工厂生产线,防护难度尤其大。“一旦出现疫情风险就是灾难性的,企业根本无力承担,可能就直接倒闭了。”一位食品加工厂负责人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透露,“而且政府要求的防控措施,企业的落地成本太高了。”

  除了前期准备之外,中小实体企业更大的复工难题,在于生产的上下游环节已经“掉链子”。“说得直接一点,就是我们想开工也没戏。”一家化工加工厂老板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直言,“供应商不发原料,渠道商取消订单,现在物流也跟不上,整个产业链根本运转不起来”。

  “现阶段,疫情防控仍然是第一任务。”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表示,国家政策需要在疫情防控和复工恢复经济的两者之间保持一个平衡,必须第一位保证安全,“总体上,疫后复工将是一个非常渐进的过程,第一批复工企业的比例很难超过1/3”。

  “工人进不来,企业怎么复工?”

  “村子里仍然是封路的状态,出不去也进不来,更别提回去上班了。”一位老家在安徽南部某村、在广州工作的员工说,就算人能出去,从镇上去市里的大巴车也都停运了,“连村都出不去,更别提出省了”。

  封村限制人员流出并不是个例。自疫情发生后,河南、河北、江西、安徽、湖南等多个地方村镇就开始实行封村,对外地回乡人劝返、对辖内居民禁止出行。

  “工厂很多工人老家在农村,因封村而无法返程的人很多。”上述日化工厂老板郑龙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“公司有个江西籍员工,本来打算自驾到南昌转高铁,只因为车牌不是南昌本地的,就在高速上被劝返了”。

  一边是不准出,一边是不准进。

  随着节后复工期临近,自2月5日起,浙江、江苏、广东等多地陆续发布通告,要求对非本地牌照非本地户籍的车辆人员劝返,尤其对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广东等疫情重点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,一律劝返。

  高速劝返之外,重点务工村镇也陆续禁入。广州某信息技术公司老板汪晖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展示的一份广州市夏茂村下发的通知显示,自2月9日起,夏茂联社实施更严格的交通管制,外来务工人员及车辆一律禁止进入夏茂辖内。

  “夏茂是工业企业聚集的地区之一,工人进不来,企业怎么复工?”汪晖透露,广州许多村级工业园区都出了限制令,”各个村具体规定不一样,但都是为了限制外来人员流入”。

  尽管在2月7日,国务院办公厅已印发通知,要求严禁擅自封闭高速公路出入口,严禁阻断国省干线公路,严禁硬隔离或挖断农村公路等规定。但在村镇层面,多地实际限制流动的举措仍在继续执行。

  “地方需要加强防疫力度,但不应采取过分极端的措施。”在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看来,地方政府需要科学理性地判断疫情,也要管理适当,强化隔离,减少封城,防止矫枉过正、过犹不及地限制生产,“极端的封锁措施会令民营企业实际复工困难”。

  复工后可能出现的疫情风险,成为许多工厂老板不得不推迟复工的主因。

  “我们这里所有复工企业需要签疫情防控承诺书,保证风险和责任自担。”上述日化工厂老板郑龙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展示了一份“企业确保不出现疫情承诺书”,“说实话,企业不敢担责,也担不起这个责”。

  严控企业复工后的疫情风险,是政府与企业的共识,但企业将防控措施落地的难度仍然很大。目前,已有深圳、郑州、广州、南京、苏州等多地发布通告,要求复工企业准备充足口罩、消毒水、防护服等防护物资,签署疫情防控承诺书,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复工。

  而企业面临的难题是,正值防护物资紧缺,去哪儿筹备?“消耗最大的口罩,现在是给钱也买不到。”郑龙直言,大多数工厂平时没有储备,现在也没有批量购买渠道,“没有防护物资,就不能开工,也不敢开工”。

  一众缺乏防护物资的工厂中,陈海的工厂是幸运的一个。因原本做美容化妆品生产的卫生标准较高,车间生产平时就有口罩等物资储备,可以先支撑工厂开工。“但这些物资只能撑一个月。”陈海表示,如果疫情持续下去,一个月后还是这个生产状态,“我们也会受物资所困了”。

  出于补充物资和尽快开工的双重需求,有些制造企业开始转行生产口罩、消毒水、防护服等防疫物资。“现在复工的唯一生产任务就是消毒水。”陈海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自己的工厂原本是生产美容化妆品的,以往消毒水占生产总量不足一成,但现在已成百分之百的生产任务,“一是尽力贡献物资,二是开工生产至少能保本”。

  为缓解防护物资紧缺问题,2月9日,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、工信部昨日联合发布通知,鼓励企业多措并举扩大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供应。在此之前,河南、河北等多地医护物资生产工厂也在加快扩大产量,提高供应量。

  中小企业逼近生存红线

  疫情持续,复工困难,现金流压力下,已有一批中小企业开始逼近生存红线。

  2月6日晚,知名IT培训机构“兄弟连教育”创始人李超,发布公开信,表示因受疫情影响,即日起,北京校区停止招生,员工全部遣散。

  2月7日,北京知名KTV“K歌之王”发布《总经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》称,因受疫情影响,将于2月9日与全体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,如果有30%员工不同意这个方案,公司将进行破产清算。

  加工制造业的小微企业同样面临生存危机。即使只经营一家中小型日化工厂,郑龙也要面临每个月30多万元房租,60万元工资的固定开销。由于不具备医护物资生产资质,他的工厂并不在第一批复工企业之列,他不得不将复工日期一再推迟,已经推到了3月1日。

  “零营收,一个月还有近百万元的成本支出。”郑龙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表示,现在完全靠前几年经营攒下的老本在倒贴,“再这么下去,撑不过两个月”。

  房租和人力是成本的两大头。郑龙所在的园区有几百家中小企业,由于厂房属于民营,他们不仅没有享受到国企厂房租金减免的优惠,还要负担每年房租5%的涨幅。“中小企业很难实际得到租金减免政策的优惠。”郑龙直言,“园区已有多家企业主表达了减免租金的诉求,也没得到回应”。

  相比之下,郑龙等中小企业老板把减负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人力成本的减轻上。自2月7日起,人社部发布12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,地方很快跟进,在多个条款中均表达了对企业当前困难的深切理解,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工资待遇,也考虑到了企业“不得不裁员”“员工坚持不返岗”等特殊情况的处置。

  陈海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说,疫情期间有的地方出台了“延迟复工期安排在家工作的需要支付双倍工资”“员工在家看孩子工资由企业承担”的政策,令企业压力倍增,“希望政府能真正看到企业的难处,提供真真切切的帮助”。

  根据多地发布的复工指导文件,第一批复工企业大多为疫情防控必需物资生产的相关企业,之后会逐步推进其他工业企业、服务业企业、建设工程企业的复工。

  疫情防控阶段的渐进式复工,是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面对的挑战。“3月1日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。”颜色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预测,若2月底尚未复工,大批中小企业会逼近生存红线。

  按照市场规律,当第二产业基本复工半个月至一个月之后,市场逐步稳定,需求开始反弹,第三产业才能逐步恢复正常秩序。“餐饮、娱乐、服务类等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。”颜色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“第三产业直接受到市场情绪影响,被迫停业时间长,生存压力大,生存形势更加严峻。”

  但在疫情迎来真正的拐点之前,防控疫情仍然是首要任务。“防控疫情是一切工作的前提。”颜色表示,待疫情局面稳定,国家自然会为广大中小企业出台更多优惠政策,包括税收、信贷、低息免息等,“政策会逐步出台和落地,但在防控疫情的攻坚阶段,仍然需要企业自身抗住压力,活下去”。

  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郑龙、陈海为化名)

  来源:中国新闻周刊
点赞0
本期话题:制造业
评论
业务联系/技术支持
公司名称:广东金蜘蛛电脑网络有限公司
联系电话:020-38861363 38861343
电子邮箱:info@jzzfastener.com
QQ:1767548327
公众号:
视频号:
抖音号:
法律声明: 本网站中的厂商资料,供货、需求、合作、企业新闻等信息由本网站的注册会员发布,其合法性和真实性由各个发布信息的注册会员负责。
经营许可证编号:粤B2-20210752号丨备案号:粤ICP备09029740号
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1662号
技术支持:广东金蜘蛛电脑网络有限公司
Golden Spider Network Co., Ltd.